農產品黃麴黴毒素 B₁怎麼防?採收、倉儲、加工的全流程防控要點​

2025-10-06

黃麴黴毒素B₁是農產品中常見的真菌毒素,污染花生、玉米、小麥等作物後,不僅影響農產品品質,還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攝入會增加健康風險。因此,建立從採收、倉儲到加工的全流程防控體系,是保障農產品安全的關鍵。

採收階段:從源頭減少污染風險

採收前需加強田間管理,合理輪作減少土壤中黴菌孢子殘留,科學施肥避免過量氮肥導致作物徒長,降低黴變概率。採收時機應在作物成熟度適宜時及時進行,避免過熟或過早採摘引發田間黴變;採收過程中需輕拿輕放,減少機械損傷,因損傷部位易成爲黴菌滋生的溫牀。採收後需立即進行乾燥處理,將農產品水分含量控制在安全範圍(如花生、玉米等13%),抑制黃麴黴生長繁殖,爲後續環節奠定基礎。

倉儲階段:創造適宜環境抑制黴菌滋生

倉儲環境需嚴格控制溫溼度,保持乾燥通風,溫度建議控制在20-25℃、相對溼度65%,避免高溫高溼環境爲黴菌提供滋生條件。不同品類農產品需分類存放,尤其是高水分與低水分產品應分開區域,防止交叉污染;定期檢查倉儲環境,及時清理散落的農產品殘渣,避免蟲蛀導致的二次污染,必要時採用物理防蟲措施,減少蟲害傷口對黴菌的促進作用。

加工階段:精細化處理降低毒素殘留

加工前需通過篩選、去石、磁選等工藝去除明顯黴變的籽粒、雜質,降低毒素初始含量;加工過程中可優化工藝參數,如採用低溫烘焙、適度滅菌等方式抑制黴菌活性,但需注意黃麴黴毒素B₁耐高溫,僅靠熱處理難以完全消除,因此加工後需配合專業檢測手段。加工後的產品應及時密封包裝,在低溫乾燥環境下儲存,減少與外界環境的接觸,進一步降低毒素污染風險。

全流程防控是降低農產品黃麴黴毒素B₁風險的核心,從採收源頭管控到加工終端檢測,每一環都需重視。武漢鈺品研生物生產的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試劑,可快速、精準檢測農產品中黃麴黴毒素B₁含量,爲各環節質量控制提供科學依據,助力全流程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