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低溼倉儲能防黃麴黴毒素 B₁嗎?<15℃+<65% 溼度的實操指南​

2025-10-06

黃麴黴毒素B₁是一種強毒性真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花生、大米等農產品及加工食品。它由黃麴黴等黴菌在適宜溫溼度條件下產生,長期攝入可能增加肝癌風險,是食品安全領域重點關注的污染物之一。食品倉儲作爲流通環節的關鍵節點,其溫溼度管理直接影響黴菌生長及毒素產生,而低溫低溼環境是否能有效預防黃麴黴毒素B₁,成爲行業關注的實操問題。

黃麴黴毒素B₁的滋生與溫溼度的關係

黴菌生長和毒素合成對環境條件極爲敏感。研究表明,黃麴黴在25-35℃的溫度區間和>70%的相對溼度下,代謝活性最強,能快速產生黃麴黴毒素B₁。當環境溫度降至15℃以下、溼度低於65%時,黴菌的生長繁殖速度會顯著減緩,毒素合成過程也會受到抑制。但需注意,低溫低溼僅能降低黴菌活性和毒素產生速度,無法完全阻止黴菌在極端條件下的微量代謝,因此需結合其他防控措施綜合管理。

<15℃+<65%溼度的實操倉儲指南

要實現低溫低溼的有效防控,需從硬件設施、操作規範兩方面入手。首先,倉儲環境需配備精準溫控和除溼設備,確保溫度穩定維持在15℃以下,相對溼度控制在65%以內。例如,使用風冷式製冷系統調節溫度,搭配工業除溼機降低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同時定期校準溫溼度監測設備,避免數據誤差。其次,貨物堆放需遵循“先進先出”原則,預留通風通道,避免貨物密集堆放導致局部溫溼度異常。此外,定期檢查倉儲設施密封性,防止外界溼熱空氣侵入,減少黴菌滋生風險。

結合檢測手段,築牢食品安全防線

即使嚴格執行低溫低溼倉儲管理,仍需通過科學檢測手段驗證效果。武漢鈺品研生物專注於食品安全快速檢測試劑研發,其生產的黃麴黴毒素B₁快速檢測試劑,可通過膠體金免疫層析等技術,在短時間內完成食品樣本中毒素的定性或半定量篩查,幫助企業在生產、倉儲、流通各環節及時發現安全隱患。這種快速檢測方式與低溫低溼倉儲相結合,能形成“預防+監測”的雙重保障,有效降低黃麴黴毒素B₁帶來的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