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食品易含重金屬鎘?從檢出情況到防控建議一文讀懂

2025-09-08

重金屬鎘在食品中的檢出與工業污染、農業生產及環境遷移密切相關,以下是主要食品類別及典型案例:一、高風險農產品水稻與穀物大米是鎘污染的 “重災區”,尤其在南方酸性土壤地區。研究顯示,我國市售大米鎘超標率約 10%,湖南、廣東等地部分污染區大米鎘含量可達 0.348mg/kg(超標近 2 倍)。水稻對鎘的吸收能力是玉米、大豆的 2-3 倍,超級稻因根系發達,鎘富集風險更高。此外,小麥、玉米等穀物若種植在鎘污染土壤中,籽粒也可能殘留鎘。葉菜與根莖類蔬菜葉菜類(如菠菜、生菜)和根莖類(如蘿蔔、土豆)因直接接觸土壤或吸收能力強,鎘含量較高。某冶煉廠周邊污染區的葉菜鎘含量達 1.148mg/kg,根莖類蔬菜達 1.742mg/kg,分別超出國家標準(0.05mg/kg)23 倍和 35 倍。這與土壤中鎘的生物有效性及植物代謝特性有關。茶葉茶樹對鎘的富集能力較強,尤其是長期生長在礦區或工業周邊的茶園。研究表明,部分茶葉鎘含量可達 0.5-1.0mg/kg,超過 GB 2762-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茶葉鎘限量(0.5mg/kg)。二、水產品甲殼類與貝類海蟹、蝦蛄、扇貝等是鎘富集的典型代表。2020 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抽檢顯示,蟹類因鎘超標不合格的批次佔 87.6%,部分梭子蟹鎘含量超標 7 倍。貝類如櫛孔扇貝內臟和鰓中的鎘含量顯著高於肌肉組織,水相鎘是主要污染源。魚類與蛙類淡水魚(如鯽魚、鮎魚)和養殖蛙類(如牛蛙)若生活在鎘污染水體中,肌肉和內臟可能檢出鎘。例如,2017 年南通抽檢的蝦公和梭子蟹均因鎘超標不合格。三、動物源性食品肉類與內臟豬、牛、羊的肝臟和腎臟是鎘的主要蓄積器官。某冶煉廠周邊居民膳食調查顯示,肉類對鎘暴露的貢獻約 10%,且內臟鎘含量顯著高於肌肉。此外,動物飼料若使用鎘污染的穀物或牧草,也會導致肉類殘留。蛋類與乳製品皮蛋因加工過程中違規使用工業硫酸銅(含鎘),可能成爲鎘污染源。2023 年央視曝光的 “毒皮蛋” 事件中,部分產品鎘含量超標數倍。乳製品方面,奶牛若飲用鎘污染水源,乳汁中可能檢出微量鎘。四、加工食品與特殊場景醬油與調味品醬油的原料大豆若種植在鎘污染土壤中,可能導致成品鎘殘留。2025 年檢測顯示,13 款零添加醬油中 12 款檢出鎘(0.00572-0.110mg/kg),雖未超標,但反映了原料污染的普遍性。剩飯菜與嘔吐物剩飯菜若儲存於鎘污染容器(如不合格不鏽鋼餐具),可能增加鎘溶出風險。醫學檢測中,嘔吐物和胃內溶物可用於評估急性鎘中毒,但這屬於臨牀範疇。飲用水受工業廢水或採礦污染的地下水、河水可能含有鎘。某冶煉廠周邊居民飲用水鎘含量達 0.006mg/L,雖低於國家標準(0.005mg/L),但長期飲用仍需警惕。五、污染機制與法規生物富集與食物鏈放大鎘在生物體內半衰期長達 10-35 年,通過 “浮游生物貝類魚類人類” 的食物鏈逐級濃縮。例如,日本 “痛痛病” 事件即因長期食用鎘污染稻米導致。法規與標準我國 GB 2762-2022 規定,大米鎘限量 0.2mg/kg,葉菜類 0.05mg/kg,甲殼類(海蟹、蝦蛄)肌肉組織 1.0mg/kg。歐盟則僅對甲殼類肌肉組織設限,不包含蟹黃等部位,這也導致進口水產品檢測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