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检测人员操作不熟练?胶体金卡的标准化培训教程

2025-10-02

  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中,基层检测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胶体金快速检测卡作为常用的检测工具,凭借操作简便、出结果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但部分基层检测人员因操作不熟练,常出现样本处理不当、反应时间把控不准等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偏差,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精细化要求。为解决这一痛点,武汉钰品研生物结合一线检测需求,梳理出胶体金卡标准化培训教程,帮助基层检测人员快速掌握规范操作方法,提升检测能力。

胶体金卡标准化培训的必要性

  胶体金卡检测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结果。例如,样本提取时若离心不彻底,可能导致杂质干扰检测;反应时若加样量不足或溢出,会使显色区域不均匀;判读时若超出规定时间,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这些不规范操作不仅会浪费检测资源,更可能造成误判,影响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准确评估。通过标准化培训,检测人员可系统学习操作要点,减少人为误差,确保检测数据的一致性与可信度,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胶体金卡检测的标准化操作流程

  胶体金卡检测需严格遵循“准备-操作-判读-记录”的标准化流程,每一步都有明确的规范。

  检测前准备:首先检查胶体金卡是否在有效期内,试剂卡保存于2-8℃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检测前需准备洁净的样本容器、移液器及计时器,确保操作区域无明显干扰源。样本处理时,若为液体样本,需充分混匀后取适量;若为固体样本,应按要求加入提取液并振荡提取,静置5-10分钟后取上清液备用。

  检测中操作:将处理好的样本加入加样孔,确保液面不超过加样线,等待10-15分钟(具体时间参照试剂说明书)完成免疫反应。反应期间避免晃动或触碰卡体,防止液体流动导致显色异常。

  检测后判读:在规定时间内,若质控线(C线)显色清晰,检测线(T线)显色则为阴性结果;若仅C线显色,T线不显色则为阳性结果;若C线不显色,无论T线是否显色均视为无效,需重新检测。判读时需在自然光或专用光源下观察,避免颜色偏差导致误判。

  结果记录与处理:检测完成后,及时记录检测结果、样本编号及检测时间,废弃试剂卡按医疗废弃物规范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常见操作问题及解决方法

  基层检测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常遇到以下问题,需针对性解决:

  一是“加样后液体溢出”。原因多为移液器使用不当或样本量过多,解决方法是选用合适量程的移液器,加样时保持垂直、缓慢注入,确保液面不超过加样孔上限。

  二是“C线显色浅或不显色”。可能因试剂过期、反应时间不足或卡体受潮导致,需检查试剂有效期,严格控制反应时间,并保持试剂干燥保存。

  三是“T线显色模糊”。通常是样本中存在干扰物质或提取不彻底,建议对样本进行二次提纯,或更换新的试剂卡重新检测。

  通过反复练习标准化操作,并对常见问题进行模拟训练,检测人员可快速提升应对能力,降低操作失误率。

  武汉钰品研生物始终关注基层检测人员的实际需求,依托专业的研发与生产经验,持续优化检测试剂性能与配套培训方案。标准化培训不仅能帮助检测人员熟练掌握胶体金卡操作,更能提升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快速响应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检测技术与操作规范的普及,为构建更安全的食品安全防线贡献力量。